龙陵“三长”制给力生态环境建设

时间:2018年07月30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字体:

  河流、山林、道路管理保护的突破口在哪里?龙陵县以河长制、山长制、路(街)长制为抓手,强化纵向联动,打通“主干线”;强化横向联动,消除“分水岭”;强化系统联动,编织“同心结”;强化城乡联动,管住“结合部”;强化社会联动,构建“统一体”,有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留住了美丽乡愁。

  强化社会联动 构建“统一体”

  灵秀东坡、人文松山、古韵镇安、秀美勐糯……仲夏时节,行走在龙陵县大地,这些各具特色的城乡景点,犹如美丽的新画卷。

  2013年,该县制定出台了《龙陵县关于推进重点人群、重点领域精细化社会管理的意见》,建立了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分别挂钩负责九大方面重点管理工作制度,由41名县级领导分别担任河长、山长、路长等,覆盖9个重点领域及20类重点(特殊)人群,全县105个单位9689名干部职工分别挂钩360个区段及群体。同时,由各“长”牵头完成了信息采集、分类建档工作,制定了本部门实施方案,以及重点河流、水库、湖泊、沟渠、林区、重点街(道)管理任务分解表等11个责任区域,纳入大数据平台,分兵把口,各司其责,挂图作战。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三长”分级管理、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做到“一河(山、路)一长、一河(山、路)一策”,实现县、乡、村(社区)三级“三长”全覆盖。从县、乡、村3个层面将全县辖区河流、山林、集镇主要街道进行管理责任划分,由县、乡、村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担任总河长(山、路)、副总河长(山、路)。乡镇、村级组织为河、山、路管理的责任主体,村、组设专管员、保洁员或巡查员,城区按照现有管理体制设专管人员。县级总“三长”由县委书记担任,副总“三长”由县长担任。在域内的怒江、龙川江两大干流,23条重要河流,1座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个湖泊、1条渠道和1条黑臭水体设立县级河长。把县城面山区划为41个责任区,由41名县处级领导任“山长”,41个责任单位负责抓监管;将县内公路两侧山林管理任务进行分解,由23名县处级领导兼任“山长”,23个责任单位及所属乡(镇)具体抓公路两侧山林管护。县城及乡镇的重点街道(集市)分别由县、乡、村领导担任“街长”,相关部门负责抓监管护。1名县委副书记担任总督察,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担任副总督察,实现了“三长”制责任网络化管理,全程跟踪督查,不落实就问责。

  实行“三长”制以来,龙陵县基本做到全县河、山、路(街道)每天有人巡、有人管,巡后有记录,发现问题有处置,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百姓获得感大幅提升。

  强化城乡联动 管住“结合部”

  象达镇党委书记李碧艳三天两天就要到象达河边查看水质状况。“我不仅是象达河的河长,还担任着小黑山象达区域的山长,要抓的事情不少呢!”她说。在龙陵县共有3000余名像李碧艳这样的“三长”、专管员、巡查员、保洁员、护林员、地质灾害监测员、市场管理员忙碌在河道、山林、集市治理一线。

  该镇在“三长”治理“河、山、路”中,以“党建+网络化管理”促责任落实。以镇党委为核心、政府机关党支部为基础、党小组为载体,划分为四大网格,把非党群众编进网格,对人居环境进行网络化管理,纳入“三长”制,定人员、定任务、定职责、定目标、定时限开展专项督查,合力推进人居环境治理。

  同时,还以考评推动工作落实,实行党员管理积分制,将党员在护河、护山、护路(街道)中的表现和成效纳入积分制管理,每年评选优秀党员、最美河、山、路长各10名,引导党员对标争先、比学赶超。建立“三长”任期考核机制,将“三长”制执行情况作为乡村领导干部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倒逼党建责任制落实。建立完善日常督查机制,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干部履职情况和河、山、路治理状况进行定期督查和明察暗访,对履职不到位的进行约谈或效能问责,对尽职尽责的给予表扬。

  龙陵县以“三长”制为统领,扎实推进工业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小流域生态修复、水库水产养殖治理“五大工程”建设。在全县10个乡镇建成垃圾热解气化炉68座,县城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在重点乡镇和工业园区开展了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示范项目24个,着力从源头上解决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污染水源问题。全县1000多个自然村有了环卫组(爱卫协)、垃圾收集房(池)、垃圾处理场、清运工具等,初步形成“户、自然村收集,乡镇、村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机制,乡村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工业企业的“三废”实现了达标排放。如今,龙陵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靓了,全县29万余群众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今年以来,龙陵县在总结“三长”制的基础上,在系统生态治理上再次发力,全面实施点长制、田长制,开展“点长治气”,打响蓝天保卫战,倡导农作物秸秆还田或加工有机肥(基质),严禁焚烧,共建成机制炭厂2个、有机肥厂1个、人工菌基质厂1个,对不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关闭,已关停4家,对破坏土壤,造成面源污染的20余户砂石场实行关停。

  强化系统联动 编织“同心结”

  岸柳依依,河水奔欢,白鹭飞翔。每天清晨,镇安镇镇北社区河尾寨村民周永侧都要到寨旁的镇安河巡查,他是寨里的巡河员,风雨无阻地每天巡查河道1次,看到河里漂浮的垃圾就捞起送到垃圾收集点。镇北社区共有21名像周永侧这样的巡河员、巡山员(护林)员,他们清晨一身露水、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呵护着一方碧水青山。

  镇北社区党总支建立了护河护山先锋岗,设置志愿监督岗、劝导教育岗、义务巡河巡山岗,每个岗位有5名党员履行职责,对河道专管员、护林员、地质灾害监测员进行监督、开展护河护山教育劝导、协助村级河长(山长)开展巡河巡山等。划分了党员河道、山林、地质灾害点责任区,引导106名党员主动认领,亮岗履职。借助每月“主题党日+”活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突击队开展巡河护河巡山护山及抢险救灾活动。把护河护山纳入村规民约,实现全体村民皆河长、山长,河长山长制促进了“河山长治”。

  龙陵县实行“山长”抓地质灾害“防灾減灾民心工程”以来,基础工作落实,灾点有公示,应急有方案,行动有组织,安置有地点,转移有线路,避灾有场所,沿途有标识。成立了县、乡、村三级山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131个,应急指挥部11个,配备了车辆、物资、医务人员等。建立了县、乡、村、监测人员四级群测群防网络,全县共建成监测预报点132个。其中县中心站1个,一级站10个,二级站121个,推选出地质灾害监测员222人,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实行监测记录定期上报分析存档,按时发放汛期地质灾害监测补助经费。全县35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别由县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挂钩,并担任“山长”“河长”“库长”等,实行首问首办责任制,不落实就问责,让挂钩领导及责任单位肩上有担子、身上有任务,且形成长效机制。

  目前,龙陵县小流域治理面积达60%以上,对重点河段实施综合治理,共治理320余公里。实施了“两江四路”(澜沧江、怒江、320国道、云保路、大保路、保龙路)生态恢复治理和绿化荒山行动,当前森林覆盖率已达70.08%,良性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形成。(记者 雷华)

(作者:佚名 编辑:保山印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