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平山头建新房 培植产业助民富

时间:2017年10月07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字体:

  近日,笔者跟随漕涧镇鹿山村驻村扶贫工作走进大小丫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挖掘机、搅拌机发出阵阵轰鸣,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着架模板、搅拌混凝土……

  “漕涧镇鹿山村大小丫口25户110人苗族群众居住在大理、怒江、保山三地州结合部的边远深山,居住地山高坡陡、沟谷纵深、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隐患大、基础设施落后,加之群众居住分散,至今绝大数群众还居住在“白天风扫地,夜晚月当灯”的杈杈房、茅草房、土墙房里,村民们仍然按照“人背驴驮”的方式种植传统农作物,缺乏稳定、长效的收入来源,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增收难、入学难、看病难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特别是每到汛期,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就受到严重威胁。而要解决这个区域苗族同胞的脱贫问题,只有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将他们从不适宜人居生存的穷山沟里搬迁到生存条件、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区域发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漕涧镇党委书记杨建纲说,漕涧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小丫口周边区域进行实地踏堪确定选址,但在山高、坡陡、谷深的小丫口方圆5公里范围内竞难以找出一块适宜居住生存的平地,而远距离搬迁,苗族同胞故土难离的思想和生产资料的配置又是一大难题,最终经镇村工作组综合分析,结合群众意见,确定在距小丫口1.5公里的大丫口略为平缓的山岩上凿出一块平地进行搬迁安置。

  为了帮助鹿山村大小丫口20户79名苗族群众尽早实现安居梦,搬迁安置点选址确定后,漕涧镇多方筹措资金、争取项目,于春节前首先打通了鹿山村水磨房村民小组至大丫口的2.8公里公路,为安置点工程建设提供保障;按照“户申请、组评议、村公示、镇审核、县审定”的精准识别法,精准确定搬迁对象,做到应搬尽搬、不落一户;进村入户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动员工作,解决他们故土难离不舍搬、建新拆旧不肯搬、生活担忧不敢搬等问题,使他们打心眼里拥护易地扶贫搬迁搬迁政策,自觉自愿、积极主动投身到易地扶贫搬迁去;采取每周一汇报、每月一会议等方式,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抢晴天战雨天,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全力确保大小丫口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如期全面完工、搬迁苗族同胞按时入住。在县镇村各级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大小丫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程建设正按既定目标稳步有序推进。

  “人搬出来了,住进了新居,但还要吃饭、还要发展,如何利用搬迁机遇让从穷山沟里搬出来的苗族群众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中之重。”漕涧镇党委书记杨建纲介绍,自大小丫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启动建设开始,漕涧镇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着力点,把搬迁户精准受益作为扶持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对大小丫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附近的十余亩良田进行流转收储,用以满足苗族群众搬迁后的生产生活需要;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大小丫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规划了寨边经济圈,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在适宜地方种植经济林果,因地制宜促进安置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按照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的办法,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了党员与搬迁群众“一帮一”帮扶体系,制定精准帮持措施,积极帮助搬迁苗族群众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目标的实现。(完)(旷宏飞 字旭景)

(作者:佚名 编辑:大理印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