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以“西畴精神”重塑发展新棋局

时间:2017年11月03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字体:

  所辖8个县市皆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硬骨头。上世纪90年代,面对“地无三尺平、滴水三分银”的生存环境,文山人民不等、不靠、不懈怠,通过苦干实现了温饱梦。如今,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文山州正以“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奋力夺取脱贫奔小康的全面胜利。

  文山区位优势独特,东临广西、南壤越南,素有“滇桂走廊”之称,是云南进入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前沿,国家实施“一路一带”倡议中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东大门,泛珠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2月28日,云桂铁路的正式通车,文山州实现了“路无寸铁”到“一步高铁”的历史性跨越。

  文山州委书记童志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文山的区位优势价值比资源优势价值大,精神力量价值比物质力量价值大”。今后,文山将发扬“西畴精神”加强和珠三角地区深度的合作,进一步推进与越南的经贸、旅游、人文交流与合作,把文山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进入东南亚、云南进入珠三角进行经贸交流之要冲,推动文山对外开放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西畴精神”撼天动地

  西畴县地处文山州中部,是云南省石漠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山区面积占了全县面积的75%,曾被国外专家称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

  履任文山州委书记不久的童志云向记者介绍,来文山之前,他个人觉得应该多搬家,少搬石头,但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为什么提出“搬家不如搬石头”的口号。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的老百姓想搬出去,但由于户口管制,出去了还是得回来,所以西畴人民拉开了搬开石头种粮食的扶贫攻坚战,把石头清理干净,造出梯田,这才解决了温饱问题,在石旮旯里闯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让人震撼让人感动的还不单单是搬石头造田种地。肖家塘村4户人家,像上下班一样,坚持了6年,终于凿出了5公里“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走回来”的致富路;岩头村的15户人家经过12年的苦干与坚持,硬是打通了悬崖上的“最后一公里”。身患癌症毅然带领乡亲们修路致富的谢成芬,数十年独自坚守在麻风村小学教书育人的“全国模范教师”农加贵——

  曾经,村民环保意识差,山上树木被砍光,森林覆盖率一度降到了20%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程度愈来愈深,土地、村庄都被冲走了。

  近年,西畴县探索出了“六子登科”的模式,即“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通过不断加大石漠化片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力度,部分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全州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41%,提高到了51%,曾经满目疮痍的石旮旯山,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同时,西畴县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增加了核桃、香椿、李子等经济林木的种植数量,目前新增经济林木种植面积1.1万亩以上,并鼓励群众根据市场需求种植三七、生姜等经济作物,力促农民增收,助推精准脱贫。在石漠化治理过程当中,还创造性地推出“石漠梯田”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石漠破困”之路。

  为加快脱贫步伐,西畴县还推行了“社信合作、社企合作、社员合作、劳务合作、消费合作”五种合作发展脱贫模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引来脱贫发展的“活水”。去年全县实现2个贫困乡镇、12个贫困村、1495户5600人脱贫退出,贫困人口减少到1529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42%。 

  目前,全县1778个村民小组通公路率达100%,村民小组进村主干道路面硬化率91%,计划2018年实现100%硬化。

  2015年,西畴被评为云南10个“争先进位县”之一,县域“三农工作”综合评比排名全省第一。到2016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7亿元,是1990年1.3亿元的25.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17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0元,分别是1990年的20.1倍、19.2倍。

文山州委书记童志云(左三)在西畴县调研海子坝村的发展情况

  “文山现在还有318个深度贫困村,这些贫困村都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艰中之艰,必须凝聚全部的力量才能攻克”,童志云表示,“西畴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与时俱进、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把精神变物质、变财富,建设美丽新家园的过程。文山州将以“西畴精神”作为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动力,确保在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不拖全国全省的后腿,确保文山在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个人、不让任何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打造以三七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

  文山是“三七之乡”,被誉为“中药中的阿司匹林”的三七,在文山已有三四百年的栽培历史。文山三七是目前云南乃至全国为数不多且能够完全实施规模化、标准化人工种植,和最具产业化开发条件的中药材品种。

  目前,95%以上的三七原料均通过文山三七市场上市交易,文山三七市场已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文山三七原料交易市场和集散中心,基本主导了全国三七价格走势和行情。2016年,全州共有335户(含个体户)1179人从事三七流通业,实现收入 62.59亿元。

  记者在文山三七国际交易市场看到,到处堆放着亟待销售的三七,商贩们或忙着清理鲜三七,或忙着跟客人介绍产品。三七的价格从300块到600块一斤不等,三七头数越多越值钱,而三七的花、根也有各自价值。

  来自广东电白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市场里70%、80%的商户都来自电白,他们将从农户手中收集的三七,贩卖到全国各地,并且只批发不零售,50斤起卖。今年24岁的他已从事三七行业近4年,粗略估算2016年他的三七交易额达到了几千万。在市场里,记者还遇到了来自陕西的王先生,据了解,开了一家药厂的他,此次特地来文山,欲收购10吨三七。

  云南同根三七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辉洪介绍,公司主要从事三七GAP种植、三七原料采购,并控股红河云百草药业进行饮片加工等,创立了“秦枫源”品牌,是云药产业的主要企业之一。公司建设了占地面积约为72亩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的仓储中心、烤房中心和专业的晒场中心。

  目前,该公司正致力于开展精油提取的工作,届时,三七精油的产品将覆盖到日化、药妆、膏药、跌打损伤药、按摩油等领域。“同根三七”制作的冻干三七,经过冷冻、真空等工序生产,与自然晒干的三七相比,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三七的有效成分,具有更好的效果。

  黄辉洪表示,除了种植、供应中药材、仓储物流、加工、科研以外,公司还探索三七金融、科研、大健康等产业及服务,并在河北、广西、深圳等地经营了10个养生馆。下一步,将针对心脑血管等疾病,开设远程诊所;开展无货贸易。

  位于文山的天府商品交易所文山三七交易营业部,是国内首家及最大的文山三七实货贸易的交易平台和衍生品场外交易的结算平台,营业部采取“电子商务+农副产品(三七)+现代物流+金融”运营模式,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大宗商品交易构建一个高效、公开、公平、公正的电子交易平台。据介绍,交易所自去年9月9日至今年5月5日,完成了380亿的交易量。

  交易营业部的负责人坦言,作为三七原产地、主产地的文山,以卖原料为主,原料销售量虽大,但工业附加值低。因此,对三七产品进行深加工,综合开发利用,提高附加值,是当前文山三七发展的方向。

  文山三七产业局相关人士介绍,通过多年的探索发展,文山州在三七种植上已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适应市场需求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已基本掌握了三七种植的核心和前沿技术;在精深加工上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白药集团七花公司、云南三七科技、特安呐等一批骨干企业;市场上已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文山三七交易市场,成为了三七原料交易市场和集散中心。同时,文山三七加工业产值占据了云南省三七工业产值100亿元的近三分之一,是云南医药产业和高原特色产业的重要骨干产业之一。

  据介绍,全国三七产业年产值近千亿元,全国以三七为原料的中成药生产企业1268家,中成药品种520种,全国以三七为原料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30家。2016年,文山州三七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收入188.3亿元,三七产业增加值达61.11亿元,占全州GDP8.3%,三七种植业(含州外)创造的劳动用工达500多万人次,为七农和群众增收约70亿元。

  目前,三七产品已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欧洲等地,文山三七在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前景广阔。云南省已将文山三七列为云南八大产业中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重点进行打造,提出到2020年实现三七产业千亿元的发展目标。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  

(作者:佚名 编辑:文山印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