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小伙养鸡脱贫记

时间:2018年07月30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字体:

  仲夏的早晨,走进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腊山街道马场村。放眼看去,村后绵延的群山,草木青翠,这正是该村返乡青年——龚礼涛放养土鸡的天然鸡场。眼前,这个刚20出头的彝家小伙满脸稚气,正将新鲜蔬菜投给鸡群啄食。他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外出打工,学到了养鸡技术,于是返乡依托村里的大山,从事生态土鸡养殖,短短一年间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领贫困户养鸡脱贫致富。

  外出淘金学技术

  2014年之前,对于还不满20岁的龚礼涛来说是黑暗的。那时的他贫病交加,没技术、没资金,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龚礼涛与父母商量后,决定外出打工。

  初到外面的他,什么都不懂,找起工作来处处碰壁,但开弓哪有回头箭,他只能咬紧牙关挺着。也许是他一再坚持,不仅在外面站稳了脚,还利用打工之余到山东潍坊、河南郑州等地学习养鸡技术。

  在外闯荡了一两年后,带着打工积攒到的几万元钱和学到的养鸡技术,他开始返乡养殖生态土鸡。

  创业路上越挫越勇

  龚礼涛四处筹措钱,最终投入了11万元开启创业之旅。“我家房子后面就是大山,适合放养土鸡,养出的鸡品质好、价格高……”龚礼涛说,“当时我就这么想,一开始就养了2000多只。”

  哪曾想,他刚养了没多久,就迎来当头一棒。一场疫情,2000多只鸡只剩下400多只,共亏损了8万多元,外出打工攒下的积蓄和借找的钱基本打了水漂。

  在进与退之间,龚礼涛果断地选择了前者。“那时我也不停地问自己还能不能坚持下去?”龚礼涛说,家人和亲朋好友都劝我不要养了,就连一向最支持我的父亲也开始反对。

  或许是他骨子里的那股倔劲被激发出来了,于是不顾大家的反对坚持了下来。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龚礼涛说:“出了这事我比谁都急,晚上睡不着我就摸着黑蹲在鸡舍里听鸡的呼吸声,判断鸡的健康状况。同时借着微弱的夜色观看鸡是否挤压到,这一蹲就是一晚上。”

  “最初没有养殖经验,让鸡睡在冰凉的地面上,潮气重,容易引起疾病,无论怎么用药都不见成效。”龚礼涛说,“我最后改装了鸡舍,用木条垫在地面上,鸡的发病率就减少了。”

  为了养好鸡,龚礼涛逛论坛、买书籍……并将染病的鸡解剖后,拍照利用微信将图片发给山东潍坊的养鸡大户,请他们帮忙诊断病情。

  “可以说,我现在的养鸡技术不比他们差了。”龚礼涛自信地说,“一般的病情我都能控制住,还摸索出了一套土方法,比如用大蒜、生姜等捣碎调配在鸡料里,可以预防很多疾病。”

  稳控住了鸡的疫情,龚礼涛又四处筹措了6万多元扩大养殖规模。

  摘了贫困帽 带领乡亲致富

  “现在我一年养鸡,大概有6万多元的纯收入。”龚礼涛说,“更重要的是我摘了贫困帽。”

  脱贫后,龚礼涛的干劲更足了。他还免费给同村的贫困群众发放鸡苗,带领他们一同养鸡致富。“给他们的鸡苗我都做了免疫,并且都是些预成鸡,这样他们好养多了。”龚礼涛说。他不但给贫困户们鸡苗,还要上门传授养鸡技术和经验。

  在龚礼涛的带动下,他们村已有10多户贫困户开始养鸡,并且已有了一定收益。李华仙就是他帮扶的贫困户之一,目前她家已养了400多只鸡,经济收入3万元左右。

  如今的龚礼涛,不仅带领贫困户养鸡,还经常用手机通过微信传授同行养殖经验和技术,得到了邻里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品质好 销路畅

  “龚礼涛吗?”“是呢!”“给我留几只鸡,过两天我来拉。”

  正接受采访的龚礼涛接到了一个客户的电话。“每天都有客户打电话来订鸡。”龚礼涛微笑着说,目前已有20多个客户预定了鸡和鸡蛋。

  与龚礼涛在交谈中得知,他放养的生态土鸡只能保障本地的散户,餐馆都不敢供货。

  “师宗、富源的客户经常会提前一两个月打电话来预定。”龚礼涛说,为了化解这种供需矛盾,现在只有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带领更多的人养……

  目前,龚礼涛的养鸡基地已被该县工会挂牌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点,被县农业局评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完)(刘景威)

(作者:佚名 编辑:曲靖印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