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泸西农业合作社助力农民脱贫

时间:2018年04月08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字体:

  “去年,如果仅卖玉米,至多卖得1000元。但加入了合作社,卖青贮玉米,我多卖了2000元。”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友良坦诚地说。

  张友良是泸西县白水镇无浪村委会无浪村村民,家里有7口人,妻子无劳动能力,家里母亲八十有余,家庭生活开销主要靠他一人在地里劳作维持。2016年至2017年,他两年都栽种了6亩青贮玉米,卖给云南牛牛牧业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风调雨顺时,他卖了9000多元。没想到2017年持续几月大涝,青贮玉米严重减产。2018年他又继续栽种。

  原来,云南牛牛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贫困户签订合同,让其种植、加工青贮玉米,以每公斤0.36元的保底价格收购。若丰水年月,青贮玉米亩产均价可达1500元,比栽种籽粒玉米亩产可增收700元;还省去了玉米脱粒、晾晒、销售等中间环节。此外,参与青贮玉米加工的农民每天还有100元务工收入。为提高青贮玉米的亩产量,泸西县农科局专门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专门负责青贮玉米种子研究,生产、管理、收割技术指导。据饲草饲料科副科长王玉林介绍,近年来,农科局对曲辰九号玉米进行反复试种,发现曲辰九号杆壮叶厚长得高,试验田亩产量可达六七吨。目前,农科局已跟公司达成协议,2018年,玉米种免费为建卡户群众提供,并大面积推广。

  该县加大加快新型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探索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新机制,建立党组织引领、服务社推动、合作社经营、贫困户参与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实现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贫困户全覆盖,夯实群众脱贫致富基础。

  该县培育和引进浙江海亮、深圳果蔬、广东宏升、浙江康恩贝、贵州百灵、云花科技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9家,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6个,其他新型产业发展组织46个,通过新型经营主体来带动贫困户发展经济。目前,该县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县流转土地15万亩。其中,5440户贫困户流转土地1.6万亩。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集中打造示范基地,推进特色产业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12万亩、优质水果基地23.67万亩、生物产业基地7.6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6万亩,畜禽存栏417万头(羽),“果、菜、花、药、畜”特色优势产业的品牌效应更加凸显,全县“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35个,3.4万户农户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255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6万元。

  坚持村级基层党组织管资产,牵头组建服务社;服务社管经营,统一技术规程和管理规程,组织实施生产经营;新型经营主体管技术、管市场,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资源折资、现金入股等方式加入服务社,服务社通过产权(如产业配套设施)入股、订单生产、流转土地、务工服务等方式与企业合作,形成“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的“村社合一、社企互融”模式,全县81个行政村均注册成立农村综合服务社,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全覆盖,带动贫困户有效融入产业链条,以组织引领带动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签订企业、村集体、服务社、社员四方协议,政府将2017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和农业综合服务社,每年按不低于股金的7.5%实行分红,6%作为加入合作社贫困农户的固定分红,1.5%作为村委会的集体收益资金,吸引社员向合作社交纳股金,由合作社组织农户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农户按订单生产,产品由企业进行定价收购,优先采购贫困户产品、优先聘用贫困户务工,合作社按照协议给农户返利分红,从而把分散的资源以组织化的方式集中起来,把无序的经营以市场化的方式组织起来。目前,全县已发展会员17.2万人,吸纳社员股金300余万元,建成种养基地42个(贫困村建设种养示范基地19个),做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股份合作分股金、保底收购得底金、务工就业赚薪金的“四金”联动模式实现增收致富,5440户贫困户获得流转土地收入2400余万元,1019户贫困户获得就近就地务工收入4600余万元。

  “2018年,我们与621户建卡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每公斤0.4元的青贮玉米保底收购价收购。”云南牛牛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志海说,“目前,已经有5个服务社与公司签订了合同,股金已达100多万元。”

  “加入合作社,生活有奔头。目前,无浪村委会共收到80万元股金。其中,有19户缺少入股资金,就由合作社代缴。”无浪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严恩华对这种脱贫帮扶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曾波 李莉)

(作者:佚名 编辑:红河印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