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需“志智”双扶

时间:2018年01月27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字体:

  “人穷不能短志,人贫不可致愚。”近两三年来,全国各地倾力脱贫攻坚,把脱贫攻坚当成当前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各贫困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漾濞县是云南省9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也是“滇西边境片区”、大理州黑潓江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综合开发实施重点区域之一,更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贫困县之一,从2014年以来通过举全县之力着力脱贫攻坚行动,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20.65%降至2017年底的1.49%,全县广大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从中也暴露出少数群众争当“建档立卡贫困户”,严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政府给一点,自己接一点,不是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寻找致富门路、寻求致富方法,甚至为了争当“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左邻右舍比穷、与村里乡上闹情绪上访等等,心思不在脱贫上,根本没有脱贫志向,再多的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治根。所以,“扶贫必扶志,治贫先治愚”。

  “扶志”是解决志向、斗志和信心的问题,让贫困群众拾得信心才能除穷根;“扶智”是解决思想观念和能力的问题,观念一新黄土变成金,引导贫困群众主动接受,送学送技,培训技能,学先进,更新观念,勤劳致富。“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变单纯借助“输血式”的外部帮扶为“造血式”实质性的扶贫,才能真脱贫。

  “人穷穷一时,志短短一生。”精准扶贫,首要在扶志。扶贫在坚持政府主导地位的同时,更要突出群众主体地位,不管是广大的群众还是因懒致贫的群众,扶贫率先要扶志,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诲、培训、座谈、走访,激发群众致富、脱贫的志向、斗志。有志向、斗志,才能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脱贫致富。打开贫困对象的心结,不但要给贫困户必需的资金和技术,还要开启他们尘封的精神世界,促使他们真正警醒:人穷不能志短,要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在扶贫送温暖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引导贫困群众既心怀感激、好好珍惜,又有贫穷可耻、勤劳致富光荣,激发进取心,把接受扶贫作为强大的动力,以此鞭策自己,在借助外力的同时还要强化自身内力修为,自发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精神,引导贫困群众正确看待贫困,摒弃“等靠要”和消极思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方能拔除穷根。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困的土壤。单纯的物质扶贫只是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而要真正脱贫就需要给他好点子、好路子。如今,每到逢年过节,各级领导心系贫困户,为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给他们送钱送物。对他们关怀备至,物质上的扶贫可说是做到了完美之致。可通过笔者多年在基层扶贫战线的经验,愚以为思想扶贫更重要。而另一方面,农村有的人物质上早已脱贫致富,可思想还未脱贫。尽管他们也很清楚上级的扶贫政策,可看到困难户领上救济时,心理还是难免会失衡,有的人就说“他有我为啥没有?我富咋啦,我自己挣的,要有大家都应该有。”甚至有没领到救济大吵大闹的已富起来部分人,任工作人员如何解释都不肯甘休,其思想上的极度贫困已暴露无遗。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脱贫攻坚,最艰巨的任务在深度贫困的高寒山区。由于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条件差异巨大,区域致贫原因也不尽相同,所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务必要有针对性,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唯有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脱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等、靠、要”观念,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才能增强贫困人口的脱贫能力,早日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因此,钱袋子鼓了不算富,要脑袋富了才是真正的富。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扶贫干部首先从思想扶贫上着手,多通过送科技、送教育等等方式,让群众多吃思想大餐,着力实施“志智”双扶,使“以富为荣,以穷为耻”在广大农村形成一股时尚风气,助力脱贫攻坚。(完)(代洁文)

(作者:佚名 编辑:大理印刷)
文章热词:扶贫
网友评论